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实现历史性跃升,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这一跨越不仅是集群实力的证明,背后也离不开广州的“硬核支撑”。
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走在前列
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广州高位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制度层面筑牢保障,市委、市政府印发纲要性文件锚定方向,推动《广州市专利管理条例》(修订)列入2024年立法计划。先行先试,率先打造知识产权治理创新策源地、纠纷解决优选地等“四区”标杆。一体推进越秀、番禺、荔湾等六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试点县及广州开发区示范园区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新一轮综合改革试验”入选2023年度广东知识产权“十大事件”。
知识产权创造筑牢创新底盘
精准举措推动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效”,修订完善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引导创新主体聚焦高价值专利培育。在第25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广州斩获2项金奖、7项银奖。
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持续迸发,全市7993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国家及国际标准认证,568家企业培育为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国际化布局能力亮眼,开展“企业海外专利布局提升行动”,2025年上半年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754件。截至6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188701件,位居全国第五,有效商标注册量254.3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1.4件。
“沉睡专利”转化赋能变发展动能
在产业服务端,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开展专利预审服务,让专利审查周期平均压缩90%以上、授权率提升至80%以上。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召开强链增效行动启动会,发布十条措施精准赋能产业升级。
在转化运用端,构建“通用+产业+高校”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落实国务院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截至2025年6月,推动84所高校科研机构完成5万余件存量专利盘点入库,成功转化专利4千余件。“知识产权服务进园区”专项行动累计服务企业80余家。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累计完成专利转让13296件,许可2881件。
金融活水破解“知产变资产”难题
以金融创新为企业创新“输血”,构建起“政府增信、银行放贷、机构服务”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2025年上半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达303.03亿元,同比激增169%。累计发行7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融资超14亿元,融资规模和发行数量居全国前列。推出36类知识产权保险产品,投保金额超20亿元。
全链条服务体系精准赋能
打造“1+1+N”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成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5家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网络。
构建全链条供需对接工作机制,累计服务76家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征集645项专利培育、成果转化等各类需求;征集32家服务机构提供200余份服务解决方案;推动27对机构建立对接机制;促成9对机构成功签约。
做好人才培育
支持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依托高校、机构人才港和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人才培育。截至目前,全市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才队伍约5.5万人。
广州正以知识产权的全链条发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实力站上全球新高度。未来,广州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推动创新集群向更高水平迈进,让更多“广州创新”走向世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贡献更坚实的“广州力量”!